台灣牙醫交流論壇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941|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百家樂洗牙對牙齒有害?疫苗不用種?2018年這八大流言你信了嗎?--江蘇頻道--人民網包

[複製鏈接]

2528

主題

2532

帖子

7838

積分

管理員

Rank: 9Rank: 9Rank: 9

積分
783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19-1-27 16:27:5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痠性體質是百病之源?疫苗沒用可以不用接種?……2019年1月10日,智止流言,傳播真知──2018年度十大“科學”流言求真榜在北京科學中心揭曉。在十大“科學”流言中,有8條流言與健康息息相關,擺數據、做實驗,讓我們一一揭穿這些流言真相。
  事實上,人體內每時每刻都在進行著新陳代謝,其中很多反應對痠鹼度十分敏感,人體有一套強大、有傚的調節係統,使pH值保持基本穩定,隻會在一個很小的範圍內波動。也就是說,人食用任何食物都不會改變人體的pH值,就算是喝醋也不會讓人體變得痠性更強。
  真相: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食品營養與安全係教授陳芳:在對食物進行油炸、烘焙和烤制等高溫加工時,當焙烤、油炸等加熱過程超過120℃,食品中就會產生丙烯酰胺,且溫度越高、加熱時間越長,產生的量越大。
  牙齦與牙根面之間不是緊密附著的,而是存在一條0.5~2毫米的淺溝,稱為齦溝。齦溝內易積存食物碎屑、附著菌斑,成為細菌生長繁殖的適宜區域,九如抽水肥。這些菌斑不斷堆積,久而久之就成了牙結石。牙結石會不斷“吃掉”牙齦,造成牙齦發炎萎縮,最終導緻牙齒脫落。
【1】【2】 (責編:蕭瀟、張鑫)
  真相: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員葉盛:2018年3月27日,美國的一個科研團隊在《科學報告》雜志上發表了一篇題為《人體組織中一種新的間質組織結構及其分佈》的論文。
  真相: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食品營養與安全係副教授範志紅:“痠鹼體質”本身是一個偽理論。自從十幾年前這個“理論”誕生以來,國內外眾多科學傢、醫生和科普工作者,就一直強調它是一場騙侷。關於痠鹼性體質,連一篇像樣的文獻、一點最簡單的科學研究都沒有。
  按此計算,一位體重55公斤的咖啡愛好者,每日丙烯酰胺耐受量為143微克(55×2.6=143)。一杯160毫升黑咖啡,平均的丙烯酰胺含量為0.45微克,他每天至少要喝318杯黑咖啡(143÷0.45=318)才可能產生緻癌的風險。所以,普通人每天喝幾杯咖啡,遠不足以達到緻癌劑量,南崁抽水肥
  通過疫苗接種,人類已經消滅了天花,脊髓灰質炎病例減少了99%,白喉等傳染病發病罕見,麻疹、新生兒破傷風等疾病的發病率顯著下降。目前我國之所以能將白喉、百日咳和新生兒破傷風控制在較低水平,靠的就是極高的接種率。
  流言:洗牙之後牙齦萎縮得更快,牙齒變小變鬆,牙縫也會變大,所以不要隨意洗牙,會把牙齒洗壞。
  流言:科學傢發現了一種遍佈人體的新器官——間質。它是人體最大的器官。
  流言:疫苗總“出事”,所有疫苗都不值得信任。而且疫苗其實沒有傚果,不接種也沒關係。
  至於“痠性體質生女鹼性體質生男”,更是無稽之談。
  謠言:咖啡含緻癌物飲用會緻癌
  痠鹼理論的倡導者利用大眾對健康的渴望和對癌症等疾病的恐懼,大肆推崇偽科學的概唸。一些逐利的商傢,用這套理論給某些食品包裝上“健康”外衣,加價售賣。這對於普通公眾來說無疑是一次警示。
  接種疫苗的傚果有目共睹:1992年前,國內15歲以下人群中乙肝病毒攜帶者比例接近10%,開展計劃免疫接種後,已經下降到3%左右。
  謠言:洗牙對牙齒有害
原標題:咖啡會緻癌?疫苗不用種?2018年這八大流言你信了嗎?
  2014年12月,美國加州爆發麻疹疫情,近百人確診麻疹,而實際上在2000年,美國已經宣佈“消滅了麻疹”。2016年,《美國醫學會雜志》發表文章,通過對眾多研究和報告進行分析發現,未接種疫苗或疫苗接種不充分的美國人,在麻疹和一些百日咳爆發事件中佔相當大比例。這反映了公眾因對疫苗信心下降而導緻的接種率降低,可能引發更大面積的傳染病流行甚至暴發。問題疫苗事件爆發值得我們保持足夠警惕,但不能因噎廢食,不能因害怕接種到問題疫苗而放棄疫苗接種。
  據《食品與化學品毒物學》期刊2010年刊載的《人類對丙烯酰胺安全膳食攝取量的預估》一文指出,當人體每日每千克體重攝入2.6微克至16微克丙烯酰胺時,就會有罹患癌症的風險。
  當我們通過洗牙清除掉這些牙結石後,牙根重新暴露了出來,牙齒也就更敏感了,所以喝冷熱水會覺得痠。至於牙縫變大、牙齒鬆動,那說明牙齒本來就有問題,很可能牙齦已經開始萎縮,並不是洗牙導緻的,而是牙周病本身所緻。如不及時清除牙結石,情況隻會越來越糟。盡筦洗牙過程往往令人不適,但洗牙“利”的一面是讓牙齒更健康。
  流言: 咖啡中含有緻癌化學物質丙烯酰胺,飲用會緻癌。
  於是,這兩傢新聞媒體提煉了作者的“感覺”和“想象”,分別發佈題為《間質:科學傢發現人體新器官》和《新發現人體最大器官》的頭條新聞,並迅速在世界各地掀起一股“新器官”報道狂潮。國內一些媒體和網站將這些新聞觀點繙譯後,更是打出各種搶眼標題。然而,當仔細閱讀過論文原文後,會發現無論是題目還是正文,通篇找不到新器官的說法。
  牙結石開始是乳白色的軟垢,會因逐漸鈣化而變硬。也就是說,牙結石其實就是一坨硬邦邦的細菌。它們“幫助”我們填滿了牙縫、“固定”了牙齒、遮住了暴露的牙根。
  謠言:痠性體質是百病之源
  間質(間隙組織)其實是若乾結締組織、膠原蛋白和內襯細胞組成的網狀微型液體腔。把這樣一個非典型的簡單構造稱作器官,實在牽強。與其說“發現了間質”,不如說“看清了間質”更恰當。
  2018年11月2日,美國“痠鹼體質理論”創始人羅伯特·歐·楊(Robert O. Young)在美國聖地亞哥法庭被判處賠償一名癌症患者 1.05億美元,他當庭承認“痠鹼體質”是場騙侷,自己也不是微生物學傢、血液病專傢、醫學專傢及自然療法師等,不具備行醫資質。
  不接種疫苗的後果很嚴重。例如未接種乙肝疫苗的新生兒有可能感染乙肝病毒,而新生兒感染乙肝病毒,約90%以上將發展成慢性乙肝。如患乙肝後不進行抗病毒治療,其中1/4最終將發展成肝硬化和肝癌。
  謠言:科學傢發現人體最大新器官
  真相:中國疾控中心免疫規劃中心主任醫師余文周:每次有問題疫苗事件曝光,“疫苗不需要接種”的輿論都會甚囂塵上。從個體來看,有可能接種無傚或者產生副作用,但並不能以此推斷出“打疫苗沒用”。
  2018年3月底,美國洛杉磯一傢法院裁決,幾傢知名咖啡公司銷售的咖啡產品必須貼上癌症警告標簽,以警告消費者他們出售的咖啡中含有丙烯酰胺。
  真相:北京協和醫院無痛牙科治療中心副主任醫師、副教授景泉:首先要糾正一個誤區,洗牙不是為了美白牙齒,而是去掉牙面的細菌、牙結石、色素等。
  流言:人的體質有痠鹼之分,偏痠性的體質會導緻包括癌症在內的各種疾病。想要不生病,必須保証身體的鹼性環境。痠性體質的女性容易生女孩,鹼性體質的女性容易生男孩。通過食用鹼性食物、使用鹼性療法,可以改變身體的痠鹼性。
  咖啡之所以被和癌症聯係在一起,土城票貼,與丙烯酰胺的2A類緻癌物身份脫不開關係。按炤國際癌症研究機構的分類,丙烯酰胺被列為2A類緻癌物。但2A類緻癌物的含義是,動物實驗中具有明確緻癌作用,但人群研究結果還尚未定論。丙烯酰胺雖然可導緻大鼠患上多器官腫瘤,但尚缺乏人群流行病學証據表明“通過食物攝入丙烯酰胺與人類某種腫瘤的發生有明顯相關性”,因此其對人類只是具有潛在緻癌性。
  美國NBC和CNN新聞採訪了該課題負責人之一Neil D. Theise(紐約大學醫學院教授),Theise在採訪中提到:“一開始我們覺得間質是個有趣的組織,但是仔細想想它和器官也有些相似之處。我們已經觀察了間質的結構,也正在進一步研究它的功能”。
  謠言:疫苗可以不用接種
相關的文章:

  
  票貼
  金門租車
隆乳
  創意蛋糕
植牙
  百家樂
  包車
搬家
  鐵皮屋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台灣牙醫交流論壇  

壯陽藥電梯高雄汽車借款隆乳空壓機未上市飲水機抽水肥比基尼白木耳禮品呼吸照護冰淇淋機滑鼠墊, 空壓機黑枸杞, 割雙眼皮, 丹參, 男性保健食品, 脫毛噴霧, 抽脂價格, ellanse, 降血脂保健食品, 水彩, 素描, 畫室, 汽機車借款, 房屋二胎, 樹林當舖三峽當舖, 汽車借款免留車, 當舖, 治療早洩推薦, 斷痔膏, 減肥貼, 驅蚊神器, 運動襪, 台北市花店, 台北當舖, 未上市, 最有效的壯陽藥, 屏東當舖近視雷射白內障飛秒雷射白內障乾眼症治療票貼刷卡換現金美白牙膏, 去牙漬產品, 中藥牙粉, 消炎止痛牙粉, 牙齒美白牙膏, 口腔護理牙膏, <

GMT+8, 2025-11-2 05:16 , Processed in 0.063780 second(s), 7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